以前人们对按摩的普遍认识:是由医者的肢体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的一种压力接触和采用点、按、抓、拿等方法,使患者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缓解改善身体不适的保养方法,即称之为外力按摩法。而随着现代科学的繁荣发展,人们对身体按摩的要求已越来越高。除了用外力对头、躯体、四肢按摩外,还要求对心理、感观器官、包括对心灵的安抚等统称为心理按摩法。而各种健身运动则称之为自我按摩。因此,现代人对按摩则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需求。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养生由萌芽至逐步完善。“养生”在中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会养生成为是能够对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手段。我国养生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
佛家养生派:佛教注重养心调身,认为调整心态即心理按摩法是养生之根本。佛家常以戒、定、慧三学疗治众生贪、痴的疾病,主张“慈悲为怀,宽以待人”,用爱去对待生灵万物,长之悲心,勿伤物命。“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常乐”,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调整心态要平静心中之烦,调顺周身之气。可用静气功养心调理,从而释放心中压力。认为贪欲、愚痴是心理疾病的隐患。
道家养生派:道家养生,主要是以气为主,认为气为一身之帅,气不行则血凝,气不顺则病生。根据这个原理,道家养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身要动,通过坚持运动,做到动与静的相结合,实现以动促静使身心达成更好平衡效果。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体育健身项目,是在运动中调平气息,刚柔相济进行外练武术套路,内练吐纳之术的一种强身养生方法,通过运动实现身体内外兼修的好效果。道家养生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顺应自然,坚持天人合一的思想。重视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注重生态平衡,认为每一个人不能与大自然对抗,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医家养生派:医家按摩养生是指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中医养生学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医学,一般来讲,医学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而医家养生学则占医学中的保健医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占人类75%的亚健康人群。就是患病人群的功能障碍人群同样需要养生学的指导,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所以说,中医养生学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医学,形成了中医养生的显著特点。
防病。未病先防,即治未病,是祖国传统中医的第一大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思想核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是中医体系中的精华。中医经典著作巜内经》在几千年前就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并同时指出危害人们健康的做法。“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自古以来,中医把养生防病放在第一位,认为“如其在疾病发生后去治疗,不如患前先调养和预防”。
经络养生。按人体经络穴位进行针灸按摩养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第二大特点。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抗争时,经过长期的拼搏,不断总结人体的变化,如按住手的一个部位,头痛就不痛了,人们慢慢地发现人体内的奥秘,绘制出人体十二条经络和奇经八脉图,形成了今天的人体经络学和针灸按摩学,运用针灸、按摩养生强身,防病治病,这就是指外力按摩法,为人类健康做出重大的贡献。
利用本草防治疾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第三大特点。神农尝百草,发明本草治病。古人在实践中尝到:“深山本草,识得是宝,不识得是草。有其病,就必有其草”。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自然界的奇花异草都吸取了大自然的营养和精华。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各自都有自己的禀性,据圣医李时珍所著巜本草纲目》里讲的本草有四性、四气、五味。四性有寒、热、温、凉,四气乃升、降、浮、沉,五味是辛、酸、甘、苦、咸。用本草的四性、四气、五味调理人体的风寒暑湿。如在不少地方一到夏天,人们就用凉茶来解暑,以防中暑。特别是人们把一些草本进行泡制,做成涤烦疗渴、换骨轻身、养生延年,其功若神的各种名茶,从而形成具有几千年中国文化具有特色的茶养生文化。
综上所述,把佛、道、医三大名家养生之特长综合起来,形成现代按摩养生的理念,用心灵按摩、自我按摩、外力按摩的养生理念,来对人的心、气、身进行全面的保养,强基固本,无副毒作用,从而使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道德品质等方面都达到健康。这就是中医养生的经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