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并不是要“饿肚子”,是相对于“暴食”、“饱食”、“贪食”而言的。它是为保证人体功能正常发挥而有益健康的有限制性的节制饮食的科学方法。而今有许多老人却认为老人好时光不长,能吃就要多吃。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天天喝得歪歪倒倒的,肚子吃得鼓鼓的,脑子整天谜胡昏昏沉沉的,什么事也记不清,也不想做任何事,只知道要吃。结果在三两年时间里就吃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毛病,有病又不接受正规治疗继续饱食终日,于是退休后没几年就匆匆结束一生。
饭不要吃饱,最好吃八成饱。如果每顿都吃十分饱,20年后,血液就会出现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多种疾病。这是当今许多国内外养生专家学者得出的共同结论。
现代医学认为,饱食除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外,还会变成营养过剩,体肥超重,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早衰并诱发多种疾病。因为饱食多余的能量还会转变为脂肪堆积在腹部和血管壁上,使气血流通不畅,心脏功能减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导致大脑早衰诱发老年性痴呆症;还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发生糖尿病。暴饮暴食有时还会使人猝死。
老年人节制饮食显得尤为重要。元代名医朱丹溪曾说:“至于饮食尤当谨节,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弱,则易饥而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饱,阴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疾。”生活中常见有些老年人往往像孩童一样嘴馋贪吃,岂不知这是老年人之大忌。因为人到老年,运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多食难免有食滞难消,胃肠雍塞,气血遏制之弊。对此,古人有诗为证:“老似婴儿防饮食,不饱真为却病方”。
节食能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减轻身体功能的“内耗”和各脏器的负担,以调动自身的潜能和抗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更有利于人体的气血调整和脾胃调理的作用。现在是处于物质丰富的年代,许多人不是饿死而吃出病或吃死的,事实证明倡导节制饮食是有科学道理的。好日子要有质量细水长流地过。自已健康长寿活得好不要拖累别人,家庭和社会才会更好。
永安市老体协特约通讯员吴刚毅
电话:1385917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