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及相关报道的实践经验,老年体育通讯员的写作技巧可总结为以下核心要点,结合具体案例和专家建议进行说明:
一、选题与敏感度:紧扣“热、新、体、早、勤”五字诀
“热”字:追踪社会热点与节日节点。例如疫情期间报道老年人抗疫健身活动。如《静待喜讯传》。或结合重阳节、全民健身日策划专题。如《乡宁县老体协庆六一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
“新”字:挖掘“首次”或创新性事件。如首次举办的广场舞培训、书法抗疫活动等,突出“首位效应”。
“体”字:聚焦老年体育核心主题。报道需与健身活动直接相关。如《三明市柔力球(竞技)举办交流赛》《大田县举办健身功气球培训班》等,避免偏离主题。
“早”字:抢占时效性。提前浏览上级协会网站,把握政策动态,快速响应活动报道。
“勤”字:坚持观察与积累。建立“信息文件夹” 随时记录素材,通过多写多投提升质量。如裘玉如通过勤练勤写获评“银发宣传之星”。
二、写作方法:五个“磨”出精品
磨标题:打造新颖、简洁的“窗口”。标题需兼具时代特色与吸引力,如《打造多元体育健身设施吸引八方老人参加活动》,避免晦涩或冗长。
磨结构:灵活运用叙事逻辑。根据活动特点选择顺叙、倒叙或插叙,分层次展开(如分四部分描写设施、活动、社会效应等)。
磨句子:规范简洁,突出主谓宾。避免复杂修饰,多用短句(如《三明林业人省赛展身手》而非冗长描述)。
磨用词:精准推敲字词。例如“傍晚”与“旁晚”的辨析,需查证词典确保准确,避免生僻词。
磨考证:严谨引用历史与政策。涉及党史、名句时需核对原文,避免政治性错误(如引用领导人讲话需附注释)。
三、内容与形式:真实生动,多媒介融合
细节与数据支撑。用具体事例,如“徒步3.6公里”和数字增强说服力,避免空泛。
多角度报道。结合人物访谈,如退休老干部事迹、活动亮点,如太极拳展演,与社会效应,如环保理念。
多媒体呈现。拍摄现场照片、制作短视频,如裘玉如的实践,图文并茂提传播力。
四、职业素养:学习与实践并重
持续学习政策与技能。关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参与培训,如《老年体育》报的新闻写作与“深报客户端”使用培训。
构建信息网络。与基层团队保持联系,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实时获取动态,如鄞江镇覆盖全镇的信息网。
保持敬业精神。必要时熬夜赶稿,如张国芳连夜撰写表演视频报道。但需平衡健康。
五、常见误区与改进建议
避免跟风重复:同类题材需另辟蹊径,如全国已报道的活动需本地化创新。
忌主观臆断:坚持客观叙事,避免拔高或虚构,如“用事实说话”是基本原则。
简化语言:老年读者群体偏好通俗易懂的表达,少用专业术语。
通过以上技巧,通讯员既能提升稿件质量,又能有效传播老年体育的积极价值。更多案例可参考中国老体协官网及《老年体育》报的培训资料。(郑承清)